H5忽然火了。
這項于2004年被正式提出的HTML語言的第五次重大修改,過了十年之久,才算在互聯網世界中火了起來。在中國,無論是早期騰訊在推其瀏覽器時,還是后來百度為了打破APP的不可搜索性而力推H5,都沒有將之引爆。倒是最近隨著微信越來越火,H5也火了起來了。
H5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在網頁上直接調試和修改,而且更重要的是,它幾乎不用考慮用戶的機型與適配性問題。智能手機主要被分裂為兩大系統:Android和iOS,一個做應用的團隊,怎么著也得準備兩套班子來適應用戶兩種手機。而在Android體系中,版本的分裂和機型的五花八門,想要求得極致的體驗,還得反復測試各種版本和機型。這無疑大大抬高了開發成本。
就像開發一個網站無需太多關注用戶究竟是windows機器還是MAC機器(少許關注還是需要的,但比起開發軟件所需要的關注,那就少多了),開發H5同樣能夠大幅降低成本。
第二個非常重要的優勢在于版本升級。正如網站升級和用戶無關一樣,H5應用的升級,用戶也不需要去update什么東西。這某種程度上就等于“強制升級”,這給開發者帶來的好處也是巨大的:他們不需要考慮應用的各種版本的兼容性問題。
第三個也必須注意到的優勢是,如果使用H5(甚至是更低版本的html)開發出網絡應用(web app),它可以繞過蘋果的應用商店,讓用戶直接從網站上下載,這可以避免讓應用商店在收費上扣去3成的分成制度。
不過,這絕不是H5在時下忽然大火的原因。因為上述這些特點,H5早就具備了。
第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,一直到去年10月29日,萬維網聯盟才宣布,經過近8年的艱辛努力,H5標準規范終于最終制定完成了,并已公開發布。有了標準規范,給H5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石。對于互聯網世界而言,標準規范幾乎就是生命線。
第二個重要的原因在于移動互聯網終于如燎原之勢普及開來,而在中國,移動互聯網的主要應用之一微信,又一直在很多模塊里使用H5技術,比如微信公眾賬號。
微信的朋友圈中,除了圖片和文字以外,能發送進去和朋友們分享的,都是網頁。過去一般都是分享公眾賬號的一篇文章,但很快,商業組織們意識到,如果把他們的商業信息做得有趣一些,借助用戶們的分享,他們的傳播效率會高很多。于是,我們就會看到今天的朋友圈里動輒就會出現商業組織的H5制作,比如會議邀請,比如組織招聘,比如活動策劃。
于是,有人開始驚呼:H5會殺死原生應用(native app)——不過,這句話其實好幾年之前就有人喊過,Facebook一度還使用所謂的“網絡應用”來替代原生應用(不過但沒過多久,就退了回去。網絡應用還是有很多問題,比如對交互性的即時響應)。
但我始終不這么認為。網站并沒有殺死軟件,web app也很難殺死native app,即便得到H5支持的web app。更有可能的是,一個native app里在部分甚至大部分模塊里包含H5——事實上,微信就是這樣的應用,Facebook所謂退回native app,本質上也是網頁打包進入它的那個原生應用。很難有涇渭分明的web app或者native app。
還有一點是值得我們擔心的,那就是今天對H5的使用,過于營銷化了。朋友圈里動轍可見的H5,都是營銷信息。這讓我不得不想起了一度非常火爆的minisite,商業公司曾經瘋狂在這種小型網站上燒錢,一個策劃專題投入上百萬都不算罕見,最終,minisite可以說是營銷需求催動,也毀于過于營銷化。普通用戶圖個新鮮第一次會看,第二次第三次,他們總有厭煩的一天。
真正能讓H5大火的,絕不是今天朋友圈這些移動互聯網里的“minisite”,而是能切實解決某種需求的H5式解決方案。一個我個人很看好的方向是視頻。H5理論上是不再需要嵌入什么Flash技術了。不過,到目前為止,以谷歌、Firfox、Opera為一方,蘋果為另外一方,就視頻格式問題,還在繼續糾結磨嘰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