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近年底,公交Wifi這個話題又被記者挖了出來,媒體報道中,充斥著用戶的吐槽和供應商的無奈。
“從5月開始,全國30個省會和計劃單位的上萬輛公交車,將向用戶免費開放公交WiFi服務。”今年3月,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的新聞報道時,做出如此表示的巴士在線董事長王獻蜀已經進入了角色。
然而,在最近的采訪中,王董事長的說法已經變成了:“公交WiFi的成功與否取決于運營商完善的4G網絡,而當下的4G網絡還無法實現規模化的公交WiFi。”
媒體報道中還提及,知情人士稱,巴士在線此前僅在北京的915路公交車上試水推出過“MyWiFi”無線網絡,但因為效果不理想就不得不調整戰略,在幾個月前暫停了MyWiFi的市場推廣活動。
我并不是在黑巴士在線,因為當時青睞和染指公交Wifi的,絕對不止他們一家。
翻看今年年初的業界信息,會發現很多關于公交Wifi的內容,基礎運營商、虛擬運營商和一些獨立的運營機構,都信心滿滿地發布了與城市公交單位的合作計劃,甚至后續的商業計劃。
那么,公交Wifi從年初高調的信心滿滿,到現在的尷尬境地,到底是神馬原因?
【上篇:公交Wifi曾為移動4G立過大功】
兩年前的杭州,剛剛開通基于TD-LTE的4G網絡,還面臨著很多問題。比如覆蓋,神仙也不可能一下子全城都覆蓋起來;更大的困難在于:沒有支持4G的終端,讓用戶如何使用4G網絡?
在這樣的背景下,杭州移動決定:在快速公交上,以Wifi方式向用戶提供試用4G網絡。
從技術視角來看,這簡直是神來之筆。
其一,公交車有固定的行進路線,覆蓋成本和難度低于全面覆蓋;其二,用戶打開現有終端的Wifi就能體驗4G,巧妙地避開了終端的瓶頸。
而從業務和宣傳視角看,公交車上提供Wifi上網,也是非常接地氣的業務體驗,更容易收獲屌絲的擁躉和草根的喝彩。
所以,媒體對此事的密集報道,雖然有一定運營商策劃的成分,但更多的還是無心插柳之后收獲了滿園春光。
這個業務體驗的設計者和實施者無法想象的是,對于推動中國移動乃至全中國4G的發展,公交Wifi這個場景發揮了多么重大的價值。
可以說,幾乎每一個與4G發展有關的政府部門,乃至中央領導,都在杭州的公交車上體驗過4G;這條提供Wifi上網能力的快速公交專線對最終的決策產生了很大的正面影響。而在4G牌照發放的時候,幾乎每個省的移動公司都曾派員學習過杭州的先進經驗。
一時間,無數人表現出對這一場景的濃厚興趣,似乎公交Wifi馬上就會在全國普及。
但事實真的如此嗎?
【下篇:當公交Wifi遇到移動4G的超常規發展】
2014年是中國移動定義的4G元年,年初提出5000萬客戶的目標時,還被很多人擔心是大躍進;但誰也沒想到,5000萬客戶,50萬基站,只用了10個月時間。
芯片企業和終端廠商齊發力,終端產業鏈對4G表現出超高的積極性。僅用了短短一年,4G就成為了眾多明星終端的標準配置,這與當年TDS的窘迫狀況形成鮮明的對比。
在網絡覆蓋方面,從資金的投入到建設的進度要求,中國移動可謂是不惜一切代價,盡顯土豪本色。而員工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,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,僅僅一年時間,就建成了一張完整的4G網絡。
在很短的時間之內,終端、網絡,這兩個環節都得了更好的解決,中國移動不再需要依賴公交Wifi來展現四哥的魅力。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,是發展公交Wifi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難以解決。
首先,Wifi自身存在的技術缺陷逐漸暴露,非電信級的設備質量以及缺乏專業的運營能力,又加大了解決問題的難度。
比如,有信號但無法接入,到底是什么問題,怎么解決,需要參與各方投入眾多的技術人員進行測試、驗證和解決。可是這一點,做得到么?
其次,公交Wifi在市場上并不叫座。前向收費模式下,復雜的訂購和支付流程讓使用者望而卻步;而后向收費獲得的收益,恐怕也難以支撐維系巨大的運營成本。最終的現實情況是:網都上不去,沒有前面使用的用戶,來投放廣告都沒有,更甭談傳說中的大數據分析了。
還有些運營單位,曾指望與基礎運營商發展這項業務,靠合作分成來賺錢。但如今,基礎運營商撤了,政府失去興趣了,資本市場對這個話題不感冒了,那么錢從哪里來?
大家終于意識到:公交Wifi的業務效果被高估,而其技術實現難度以及運營難度又被忽視。
也許,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業務的創新,公交Wifi又會遇到新的發展機遇;但圍繞2014年發生的這些故事,我們又該有怎樣的回顧和反思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