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網上廣告收費最科學的辦法是按照有多少人看到你的廣告來收費。按訪問人次收費已經成為網絡廣告的慣例。CPM(千人成本)指的是廣告投放過程中,聽到或者看到某廣告的每一人平均分擔到多少廣告成本。傳統媒介多采用這種計價方式。 |
每一個廣告行為(包括獨立的和系列的),都必須有其明確的目標,即,通過一次或連續性的廣告投放,應該或者必須完成此動作之下的原始任務,這起碼包括:塑造品牌印象(狹義上可理解為:塑造品牌形象)、成就購買理由(狹義上可理解為:促進產品銷售)。
那么,排除掉廣告行為中的創意與設計等其他部分,廣告行為中的媒介選擇及媒介利用(策略及辦法)也應值得我們關注,其除了對于每次的廣告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之外,對于合理利用有限資金、提高廣告效力,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。
因篇幅及所關專業范圍所限,在此,單就廣告媒介策略中的網絡廣告部分進行討論。
二、相關定義
在討論之先,我們先明確幾個相關的概念,以便后續討論順利進行。
1、 廣告媒介
也有簡單稱為廣告媒體的。是指進行廣告活動所必須的物質與技術手段的總和。
起碼包括有:報紙、雜志、電視、廣播、錄像、影碟、網絡等。廣告媒介按照不同的角度或屬性劃分,還可有其他不同的稱謂,在此不做展開。
2、 媒介目標
是整個廣告策略之下的任務分解成分之一,并和廣告目標相一致,用來定位媒介策略的整體走向,并有效說明為達成廣告任務,而確立所關或應關的媒介在廣告行為中,應該完成的任務目標,籍此,協助完成整體的廣告行為的行銷目標。
3、 媒介策略
媒介策略,應遵循其原始目標——媒介目標的定位及軌跡(這里我們不討論執行過程中,為保證原始目標的正確性,而可能采取的的修正行為),并為其所關廣告任務提供相匹配的媒介計劃及辦法,從而,完成對于整個廣告行為及任務的良好支撐。
簡而言之,可以狹義地理解為:對廣告媒體進行恰當選擇的行為總和。
三、媒介策略的基本構成內容
進行媒介策略工作,所慣常測評要點起碼包括有:對目標受眾的覆蓋率(Reach)、到達率(Effective Reach)等,由此,支撐這些測評要點的基本考量因素就顯得非常重要,只有認真細致地分解執行內容,才有可能最終提高以上所述之要點的指標值。(注:在本文,不討論媒介購買的價格因素)
這些基本考量因素起碼包括:
1、 人
即受眾對象,指的是算關媒介應覆蓋或廣告必須針對的受眾群體。應該對范圍內的受眾群體進行詳盡的描述,只有這樣才能從所關媒體中精準地找到這些人,使廣告投放有的放矢。
A、 年齡區間
結合廣告主的品牌及產品(形態及個性、功能等),理性、客觀地劃分出核心受眾的年齡區間。
這里,必須謹慎對待“全覆蓋”的言論(這種要求往往是由廣告主提出,并可能對策劃工作帶來負面影響)。中國的互聯網發展時間短,加之,目前中國互聯網用戶的平均年齡偏低、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均衡等多個問題,所以,必須客觀、冷靜地進行考量。
另,任何一個品牌,特別是具體的產品,都應該有其最核心的用戶(或者稱為核心受眾),只有立足于核心的受眾,再進行必要的拓展,才有可能擴大受眾的外延,而,每個受眾群體中都會因獨立自然人的社會地位、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出現其群體的“言論領袖”、“行動領袖”、“從動者”、“搖擺者”,故,需細致分析并提取典型的受眾“DNA”,以確定較為科學、合理的受眾年齡區間。
B、 性別
不同的性別定位,會直接影響廣告的效力,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,產品的使用者不一定就是廣告的溝通受眾,起碼要考慮到“使用者”與“直接消費者”是否有重合,同時,不能放棄對“購買決策者”的客觀認識,這還要與不同地區的不同習俗有聯系,這點,將在下面作簡析。
● “使用者”不一定就是“直接購買者”
例如,香水,理論上較多的使用者應該是女性,但,在某種營銷模式下,其“直接購買者”就有可能是男性(情人節、七夕等),再例如,一些保健品、嬰兒用品、學生用品也是一樣,其直接購買者往往都不是使用者,所以,對受眾的某種特征定義就需要看透、看準。
● “購買決策者”,往往是在接受廣告信息后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
對于這個問題,我們還要考慮不同地區的人文習俗,這起碼表現在一些地域性較強的網絡媒體上(實際上,現階段,起碼是中國的網絡媒體都存在這樣的客觀現實,例如,新浪、騰訊、網易、搜狐,他們都在中國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影響力),不同地域的人文習俗,往往深刻影響以家庭為單位的購買行為,也就是說,家庭的購買決策權掌握在男性方?還是女性方?這點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當然,還要考慮到,一次性購買是大宗?還是非大宗的普通購買?
C、 收入狀況
即受眾終端的收入水平。要相對準確地為所關廣告推廣找到相匹配的網民,就必須考慮所選網站的用戶的收入水平(這其中也應考慮網民可能保有的收入結構)。
由于互聯網用戶的現存量大、膨脹速度快、人員結構復雜等緣故,造成了對于其收入狀況的評估非常困難。但不是說就沒有相關的指標可供參考,作這方面工作,應注意抓住主流信息、規避可能產生干擾的信息,做好分析,以數據說話。
考評某網站的網民收入水平,應起碼可參考以下幾個方面(參考):
● 學歷、職業
理論上可以通過該網站的注冊用戶信息提取相關的資料,并得出相關的結論。但是,這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,因為我們不能保證所有注冊用戶填寫的個人信息是真實可靠的。
● 網站的訪問時間曲線
通過此參數可以看到網民在何時進入網站,以及看到網站的瀏覽高峰時段,這些參數可以表明網民的上網環境(可以參考為網民的工作環境的優劣狀況、基本工作屬性等)。
● 網民的地域保有量
也就是網民的分布及數量,這點是與我國現實國情有著絕對關系的(東西部、沿海和內陸等之間的經濟差異性、網絡發達程度、上網手段等)。
2、 位置
這里起碼指兩個層面的內容:一是指所關廣告行為的最終廣告位置,二是指所選網絡媒體所主要覆蓋的地域。
A、所關廣告行為的最終廣告位置
對于這部分的工作,應細節到確定媒體(頻道、頁面)的獨立的物理位置,以最大化地提高廣告信息的到達率。一個良好的媒介策略制定者,應該關注網民的網絡瀏覽習慣及內容訪問習慣,這些會直接影響廣告信息的到達率和轉化率,但因本文的主題及篇幅緣故,在這里對于“影響廣告信息的到達率和轉化率的因素(包括廣告視覺表現及創意等)”不作展開討論。
進行廣告位置優化選擇的一些基本參考點:
● 相匹配的調性
廣告位的選擇,應起碼符合廣告主品牌及產品的調性,例如,將一個歡樂時尚的內衣廣告,放置在極其嚴肅的軍事或政務性網站、頁面上,不僅顯得突兀,也易引起爭議。
當然,我們也必須防止出現思想僵化,將投放及廣告位的選擇工作陷入粗放、簡單的境地。例如(只作比喻),汽車,只選擇確定的汽車產品類網站或頻道、快銷品只進入娛樂類網站或頻道等。而應該遵循以受眾終端質量和消費需求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合理挑選,也就是說,在符合調性的基礎上,也必須考慮所選媒體及位置所可能面對的網民是什么樣質量。
● 相匹配的閱讀環境
理論上說,網站都細分了本身的閱讀環境,并通過合理的UE、UI工作將其優化并強化,以分流終端受眾并符合其的信息接受需求。所以,尋找到與廣告相匹配的閱讀環境,也就最終能增強廣告的效力,提高投入產出比。
這一環節,在某種意義上說,與“調性匹配”是有著共同的目標和任務的。
● 相匹配的視覺環境
這一點,特別是對一些網站廣告位比較繁雜(排除實際效果不論)的情況下,媒介策略制定者,一定要冷靜分析與對待,對于廣告形式及手段的挑選就顯得非常重要。
選擇一個動靜紛亂的頁面區域、還是選擇一個相對死寂的頁面區域?;應用固定位、還是非固定位?;采取動態的、還是靜態的?這些都必須依據客觀的頁面視覺環境進行細致考量。
這些,就要求媒介策略者需要具備一定的視覺理論基礎,或要求媒介策略團隊要具備相應的視覺指導職能。切不可依據個人喜好,一味追求某單一形式(好大、好動、好靜、好沖擊、好含蓄等等),應該客觀、理性地對待此部分工作。同理,策略制定者對于廣告主的不合理要求,也應通過理論進行引導。
D、 所選網絡媒體所主要覆蓋的地域
這一內容實際上是對本次廣告行為的廣告主(品牌、產品等),在所選網絡媒體主要覆蓋的地域中的市場狀況進行科學排序,從而得出最終的預算分配。
完成這一任務,必須要做好2個部分的工作:1,地域市場重要性的評估;2,所覆蓋市場的合理分類。
● 地域市場重要性的評估(僅列出相關主要信息,不做展開)
◇品牌(包括所關廣告行為推廣的主要產品或產品系)的鋪貨狀況
◇目標終端的人口數量
◇銷售業績成長勢態
◇品牌的市場占有率
◇競爭對手的綜合競爭能力評估
◇所關城市(地區)的消費力水平
◇目標媒體的采購價格
● 所覆蓋市場的合理分類(僅列出相關主要信息,不做展開)
◇戰略高地(市場存量極大,同質或類同質競爭激烈,可謂短兵相接,但具備極高的市場影響力,必須占領或營建據點)
◇主要市場(所屬品牌有著較好的市場優勢,目標營收狀況良好)
◇高潛力市場(市場或終端需求相對旺盛,品牌意識不突出)
◇墾荒市場(綜合壓力較小,競爭弱、市場小、目標營收小)
3、 時間
簡單的說,就是何時發布廣告(廣告的顯示及循環計劃)——媒介排期計劃。
良好的媒介排期,對于媒介采購量及總體預算值,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,并,最終形成合理的媒體布局與分配量比。
E、 決定媒介排期的因素
決定和影響媒介排期的因素很多也很復雜,慣有的考量因素起碼包括:媒介(行銷)目標、銷售和消費的淡旺季、競品(同質或類同質競品牌、產品)的排期模式、廣告表現、媒介的特質屬性、實際的過程及狀況(包括特定需求)、廣告影響力等。
● 媒介(行銷)目標
應該是與所關媒介策略相對應的推廣目標,也就是說,通過所關廣告活動應達到或完成的任務。
例如,本次目標是攻擊傾向還是防守傾向?是維護與鞏固市場地位還是打擊競爭品牌?是傾銷(促銷)還是提高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(包括各類公關)?,等等。當然,也有可能是在某一大定向之下的多種細節需求綜合體現,故,策略制定人應明晰主線,并在主線之下調配好各細節需求的比重,從理論上奠定整體規劃的主體。
● 銷售和消費的淡旺季
每個產品(品牌),都具有一定的銷售淡旺時段,并且終端消費也具備相應的消費模式。
這里,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,銷售模式并不等同于消費模式,這兩個概念是不同主、客體對象的不同行為模式,有必要加以區分。
所以,一個相對科學的媒介排期應考慮到銷售淡旺季的因素,從而決定媒介排期是需要配合所關品牌(產品)銷售走向還是要抵制或壓制競爭品牌(產品)的銷售走向。
同時,不能忽略終端消費的模式,其同樣也存在著淡、旺之分,因不同的社會氛圍,包括社會熱點,例如:奧運、災害、節慶等,都會對消費終端產生很大的影響,
● 競爭對手(同質或類同質競品牌、產品)的排期模式
這一因素,是起碼要弄清楚競爭對手的媒介計劃是依照何種軌跡來完成的,起碼應弄清楚競爭對手是依據其品牌還是產品,進行定制的銷售軌跡。以為所關的媒介計劃作出比對與參考,起碼形成時間線索上的“差異行銷”行為。
● 廣告表現
起碼包括有:廣告手段的類型及廣告動作所處何階段、廣告創意行為的市場匹配性、廣告創意的執行力與執行成本比等。
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媒介計劃的局部內容的具體釋放時間,以最大程度地契合市場(市場環境、終端接受)需求,因市場環境和終端接受需求雖是動態的,但也有著一定規律可依循,特別是互動手段的廣告(不包括表現形式上交互),如何維持既定目標,并保持良好的變通執行力,就顯得十分重要,
例如,在當某地區甚至整個國家發生巨大的災害時,趨向娛樂的互動廣告是否應調整其外衣(保持既定互動目的的內核不變),以迎合終端、市場、社會的道德要求,從而維持原定目標任務的常態執行。
◇ 廣告手段的類型及廣告動作所處何階段
廣告手段的類型錯綜復雜,按不同的分類標準,有著不同的名稱,這里,我們僅舉常規類型,并不作深究:病毒式、口碑式、強曝光式、互動式(線上、線上&線下)、游戲植入式、軟性資訊式等等,不一而足,因過于復雜,不在此展開論述。
同時,應該了解所關廣告行為中的廣告步驟,從而明晰在此大基調下的各部分廣告動作所處的執行階段,是處于新品的概念普及期還是引導教育期,還是體驗鼓勵期、消費決策期……,據此,才能細致分配好媒介計劃的每個環節的釋放時間(時段)。
◇ 廣告創意行為的市場匹配性
應綜合地涵蓋有廣告創意本身所具備的價值取向、創意素材(人、物等)的社會(終端)認可度等。
注:這里因篇幅即文章主題原因,對于廣告的顯示周期(獨立的、整體的),不再展開論述。
◇ 廣告創意的執行力與執行成本比
應在保證廣告創意內核良好的前提下,找到與執行成本之間的合體性。這里包括創意構成的復雜性、創意構成的元素、創意表現的執行難易度等。
當然,并不是說一定要降低成本或者提高成本,而是要為值得的廣告創意內核,提供必須的執行成本。
● 媒介的特質屬性
◇ 媒介本身的“季節性”
媒介本身因水平及垂直性所具備的一些特質,必然受到社會和經濟大環境的影響,也表現出各自的季節性,這些通常會影響到媒介的實效覆蓋面、采購價格等。
◇ 媒介的品質感屬性
不同的媒體,均有著自己的品牌形態和品牌認同感,這些均需仔細對待。在進行媒介工作時,應考慮所關媒體的各自品質感,起碼要匹配所關廣告品牌(產品)的品質屬性。
例如:一個女性衛生用品的廣告,投放在政府性質很濃的網站,就顯得很奇怪……
這種品牌形態及品牌認同感的因素,也常常表現為很表象的感性內容,只要靜心對待,實際上并不難做到媒介品牌與廣告品牌之間的良好關聯。
● 實際的過程及狀況(包括特定需求)
在制定媒介排期時,還應充分考慮到以下這些因素:
◇ 鋪貨所耗費的時間
為鋪貨所需的時間做好提前量的預算(特別是產品促銷等),以保證廣告投放與之形成良好的配合。
因不同面積不同渠道的鋪貨,都有著相對固定的時間耗費,故,媒介計劃的制定應與廣告主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,并應熟悉和了解其的鋪貨辦法,以保證計劃的有效性,避免紙上談兵。
◇ 廣告創意、制作所需時間
與上述同理,不作贅述。
◇ 特定要求(突發及特殊)
因對于廣告主來說,一個完整的廣告行為,必定的長期的,短則幾個月,長則一年,其間各類突發及特殊需求亦會占用其媒介計劃中的部分資源,所以,在作媒介計劃時,應熟知廣告主的業務特點與其所處行業的特點,作好靈活拆分的時段模塊,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及特殊需求。
這些特定的需求起碼有以下幾種可能:
*促銷
*企業公共關系(賀歲、致禮、團拜……)
*企業簡報
……
● 廣告影響力
不管何種廣告,除卻其的到達率和轉化率不議,我們還必須考慮到其真實產生的影響力,這些影響力實際上是在廣告行為之下的隱性“有效率”。實際上就是終端受眾的購買決定(實際購買行為,從決策到實現)。
這也關系到心理學的層面,每個自然人都具備自己的行為條件,這些條件往往處于心理層面(但因個體的不同會出現個別現象),所以在制定一個科學的媒介計劃時,須認真對待。
因為一個購買決定實際上也是一個“矛盾”的發展過程,有著其必然或者部分顯現的規律,都必須耗費相應的時間,既然是時間,就會對媒介計劃產生直接的影響。下面作簡單的梳理:
◇ 購買周期
不同屬性和不同用途的產品,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為其付出的時間成本。例如,買一塊香皂和一輛汽車(交易時間、從交易到實際使用之間的時間成本等),其之間的差異就十分明顯。
◇ 在決定購買之前所需花的時間
同理,買一塊香皂和一輛汽車,其之前所需進行比對、調研的時間成本想去甚遠。
◇ 廣告所關產品屬于沖動性購買或冷靜型
這實際上是指代產品和消費者兩個對象的,影響這個因素的兩個對象的實質不外乎:價格、用途、使用壽命、人身價值認同、社會認同等等。
◇ 關注度
即消費者對于某種產品的“必須性”,購買不一定表明其必須,不購買也不一定表明其不必須。
分清產品的功能屬性區間與受眾的心理及實際需求之間的差別,并找到其中的關聯性,對于媒介計劃的時效性有著“四兩撥千斤”的功效。
4、 模式及周期
媒介排期有著幾種不同的模式,并且在各模式中按照媒介策略的目標,可為各部分設置相應的周期,以控制廣告顯示的時間區間,最終保證傳播的實際效力。
而上述的模式及周期最終將從橫向上影響著媒介(多個媒體在總體計劃中的)的比重,也就是媒體的布局與分配量比。
● 模式
媒介排期的模式多種多樣,并無絕對的良莠之分,主要以滿足媒介策略的核心目標為前提,可靈活多樣、變通,在此,只將一些典型的模式作簡單描述。
◇ 平緩、持續式
樣式示意:
特點:
*持續曝光,目標受眾的廣告信息接受率穩定
*覆蓋整個廣告行為的執行周期
可能存在的弊端:
*因強調全覆蓋(多個媒體的、長期的),可能會導致整體投放量較低,或整體采購成本過高。
*可能留給競爭反擊間隙,例如,通過特定時段的大投入傳播突擊。
*終端受眾可能出現的信息接受疲勞感(此點,起碼應通過強化廣告創意及視覺表現的多變來應對)。
◇ 間歇、跳躍式
樣式示意:
特點:
*可控性強,有能夠選擇最佳時機的主導性。
*單元區間的集中性好,突破及主控性良好。
可能存在的弊端:
*若間隙過長,終端受眾遺忘廣告信息的可能性會增大,故,某一新品牌(產品)在其成長期,對此種模式的采用應慎重。
*可能留給競爭反擊間隙,例如,通過特定時段的大投入傳播突擊。
◇ 悸律、脈沖式
樣式示意:
特點:
*實際上是以上兩種模式的一個綜合或者結合形態
*較為適合全年皆有銷量需求的品牌(產品), 并能夠促進銷量在某些時段相對上揚。
可能存在的弊端:
*整體預算較龐大。
*或因追求此模式,而削弱了單元區間的廣告效能。
● 周期
主要指排期中的各單元區間的獨立存在(顯示)時間,因據整體目標和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獨立存在(顯示)理由,以支撐所關廣告行為中的每個傳播需求。
以上所述三種模式為理論化的基本形態,并非特指化或平均化的標準。實際上,排期模式及各單元區間的顯示周期共同構成了“媒體布局與分配量比”的橫向座標。
那么“媒體布局與分配量比”的縱向座標也就是下面要闡述的內容——效果預估及基準。
5、 效果預估及基準
此部分的內容是為了增強媒介策略的縱深性而設立的,通過良好的效果預估及其評估基準的深入工作,可直接提高媒介計劃所關的單個媒體的絕對產出(廣告效果),從而提高整個媒介策略的效力與成績。
因媒介策略所涵蓋的媒體可能很多,而各媒體之間的差異性不一而足,所以并不是說,一種預估辦法及基準就能通用,應遵循總體把握、個體對待的原則,最終完成目標任務。
注:同時,因網絡(包括手段及廣告運營管理)及廣告主的日益成熟,對于網絡廣告的效果評估辦法也越來越細化并實際化,所以對于效果預估及基準的設定應長期保持“專業性”、“時效性”、“針對性”,并要對相關的互聯網技術(實際關聯及應用層面的)作不斷的充電學習。在這里,亦不作展開論述,只對一些慣用的基礎辦法作簡單描述。
以下部分為一些專業文章中的摘錄,僅供參考:
● CPM
即每千人成本(Cost Per Mille)。為廣告顯示1000次所應付的費用。它所反映的定價原則是:按顯示次數給廣告定價,這種定價思路與傳統廣告中定價思路源出一脈。
網上廣告收費最科學的辦法是按照有多少人看到你的廣告來收費。按訪問人次收費已經成為網絡廣告的慣例。CPM(千人成本)指的是廣告投放過程中,聽到或者看到某廣告的每一人平均分擔到多少廣告成本。傳統媒介多采用這種計價方式。在網上廣告,CPM取決于“印象”尺度,通常理解為一個人的眼睛在一段固定的時間內注視一個廣告的次數。比如說一個廣告橫幅的單價是1元/CPM的話,意味著每一千個人次看到這個Banner的話就收1元,如此類推,10,000人次訪問的主頁就是10元。
● CPC
CPC(每點擊成本,Cost Per Click)。在這種模式下廣告主僅為用戶點擊廣告的行為付費,而不再為廣告的顯示次數付費。
這樣的方法加上點擊率限制可以加強作弊的難度,而且是宣傳網站站點的最優方式。但是,此類方法就有不少經營廣告的網站覺得不公平,比如,雖然瀏覽者沒有點擊,但是他已經看到了廣告,對于這些看到廣告卻沒有點擊的流量來說,網站成了白忙活。
● CPA
CPA(每行動成本,Cost Per Action)。計價方式是指按廣告投放實際效果,即按回應的有效問卷或定單來計費,而不限廣告投放量。CPA的計價方式對于網站而言有一定的風險,但若廣告投放成功,其收益也比CPM的計價方式要大得多。廣告主為規避廣告費用風險,只有當網絡用戶點擊旗幟廣告,鏈接廣告主網頁后,才按點擊次數付給廣告站點費用。
● CTR
Click Through Rate的縮寫,就是點擊率的意思,也就是一個網站的某篇文章或某廣告被網民點擊的次數。
● SOV
Share of voice,廣告占有率,是用來計算媒體預算時用到的一種方法。
指某品牌在某網站同類產品的品牌廣告投放量中,其所占的百分比。
計算方法:
第一種:他的預算÷網站頻道廣告總量;第二種:他的預算÷同類產品客戶總量;
● IMPRESSION
即曝光量、頁面流量。
● PV
PV(pageview),即頁面瀏覽量,或點擊量;通常是衡量一個網絡新聞頻道或網站甚至一條網絡新聞的主要指標。
高手對PV的解釋是,一個訪問者在24小時(0點到24點)內到底看了你網站幾個頁面。這里需要強調:同一個人瀏覽你網站同一個頁面,不重復計算PV量,點100次也算1次。說白了,PV就是一個訪問者打開了你的幾個頁面。
PV之于網站,就像收視率之于電視,從某種程度上已成為投資者衡量商業網站表現的最重要尺度。
PV的計算:當一個訪問者訪問的時候,記錄他所訪問的頁面和對應的IP,然后確定這個IP今天訪問了這個頁面沒有。如果你的網站到了23點,單純IP有60萬條的話,每個訪問者平均訪問了3個頁面,那么pv表的記錄就要有180萬條。
● UV
UV(uniquevisitor),指訪問某個站點或點擊某條新聞的不同IP地址的人數。
在同一天內,UV只記錄第一次進入網站的具有獨立IP的訪問者,在同一天內再次訪問該網站則不計數。獨立IP訪問者提供了一定時間內不同觀眾數量的統計指標,而沒有反應出網站的全面活動。
● PR
PR值,即PageRank,網頁的級別技術。取自Google的創始人Larry
Page,它是Google排名運算法則(排名公式)的一部分,用來標識網頁的等級/重要性。級別從1到10級,10級為滿分。PR值越高說明該網頁越受歡迎(越重要)。
例如:一個PR值為1的網站表明這個網站不太具有流行度,而PR值為7到10則表明這個網站非常受歡迎(或者說極其重要)。
另:對于媒體利用效果的深度探討在此不再展開,若蒙看官不棄,日后再作理論。
四、結束語
草草地完成這篇文字,其中多有漏洞及論述不清之處,還望看官多多指教、指正。
總體來說,網絡廣告媒介策略,是屬于網絡廣告策略或傳播策略中的一個支撐的部分,但因其直接涉及廣告資金的合理利用,故顯得格外重要。
作者能力及本文所述內容有限,多有缺憾。文章中許多未能展開理論的內容,今后當另立標題,逐一描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