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網絡上出現的大量惡性流言和虛假信息進行規范,韓國有兩派意見。一方是自由輿論派,他們認為過度的立法,會侵害公眾自由。而另一派則認為,應該對惡性網絡流言進行嚴格治理,加大懲治的力度。
“崔真實法”在韓國掀起軒然大波
據調查,2004年至2007年間,關于網絡名譽毀損案件激增了三倍多。根據10月5日警察廳發布的國政監察資料,2004年的網絡名譽毀損案件數量僅為3667件,而到2007年,增長到10028件,3年間劇增173%。從2008年1月至2008年7月末,總共發生了5145起網絡名譽毀損案件,4668人成為被告,可見近年來網絡犯罪案件的增長勢頭之猛。
韓國藝人,差不多都因為網絡惡性留言受到過不同程度的傷害。而崔真實案的發生,是因為某證券公司女職員在網絡上散布流言,說她借了25億的高利貸給最好朋友的丈夫。
在互聯網上引用這樣言論的網絡報道也在不斷發布,稿件又跟上了大量的惡性留言,奇怪的評論通過網絡空間無限擴大。這種惡性留言的循環,變成了赤裸裸的傷害。崔真實向警方求助搜查事實真相,但于事無補。
崔真實的死亡,使人們的關注點再次聚焦在對網絡惡性留言的規范和管理上。很多人要求立法,阻止網絡匿名產生的暴力。
演員崔真實自殺的第二天(10月3日),大國家黨國會委員的代表洪準杓說,崔真實的死亡原因是惡性評論和網絡的惡性跟帖。他對外公開了擬名為“崔真實法”的決定。第18屆國會將從10月6日開始啟動為期20天的國政監察。
此前,根據《信息通信網法》實施令的規定,“網絡實名制”只適用于日均訪問人數為30萬人以上的16個門戶網站、5個視頻網站(UCC)、日均訪問人數為20萬人以上的15個網絡媒體等共計36個網站。政府可通過修訂《信息通信網法》,擴大網絡實名制的實施范圍。這樣,網絡實名制的實施對象,可從現行的36個網站大幅增長到250多個網站。這就是為外界所熟知的網絡實名制。
“崔真實法”強化網絡運營商對留言刪除的權限,全面擴大網絡實名制。“崔真實法”在韓國引起巨大反響,一天內參與討論的人超過10萬。
在線討論網站“Issueplay”10月4日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,54%的人希望采取措施制止網絡惡性跟帖。他們認為,除了崔真實,還會有受害者,所以應該采取措施。而34%的人持反對意見,認為這樣限制了言論自由。
8日由輿論調查機構韓國社會輿論研究所KSOI的每周定期調查結果顯示:針對推進“崔真實法”的問題,59%的被調查者表示贊成,而反對者僅占贊成票的一半左右,即30%。“有必要限制網絡惡意留言及毀損個人名譽的現象”,贊成者在各個地區、性別、年齡層中占據絕對優勢。
網絡實名制如何加強
在韓國,一個人由于他人的惡性跟帖而受到傷害時,門戶網站一般通過“請求中斷跟帖服務”立即解決;當個人判斷門戶網站的跟帖損毀了自身名譽時,可根據相關程序申請門戶網站中斷發帖人的跟帖權利。
“請求中斷跟帖”服務的申請程序非常簡單。首先說明自己的身份,然后以網絡方式或郵件發送詳細的惡性跟帖內容,門戶網站在收到被害者申請之后,立即發送短信確認申告人的身份(申告人與被害者是否為同一人),經確認吻合后立即處理,最后,網站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向申告人告知處理結果。
另外,有關網絡跟帖造成傷害方面的法律已經出臺,廣播通信委員會主持的“關于促進信息通信網及信息保護”等法律,就是典型對策。該法明確規定:“針對主張受到跟帖影響的被害者的申請,根據侵權行為的有無,應立即采取刪除相關帖子或其他臨時措施”。
崔真實等藝人死后,社會中建議設定“網絡侮辱罪”的氛圍急劇膨脹,成為主流。然而,專家們普遍指出,“利用崔真實的死出臺“網絡侮辱罪”的想法,還是有些牽強”。
從門戶網站的屬性看,即使沒有逮捕令,只要搜查機關發出邀請,門戶網站極有可能向警方提供用戶個人信息。可見,由于政府近期實施的“門戶網站管制政策”,各大網站也不敢喘大氣,乖乖地服從政府的行政指令。
今后,門戶網站的跟帖管理,將從原來的“言論自由”轉變為“對付惡性跟帖”。而且,根據廣播通信委員會等相關政府部門的邀請,對特定方面的輿論采取封閉處理的可能性的呼聲也越來越高。
在10月5日召開的定期國會上,大國家黨表明,“要加強網絡侮辱罪與網絡實名制度相關立法,以改善網絡文化”;而民主黨呼吁,“立即停止網絡侮辱罪的推進”,認為政府的網絡監察與控制是一種“網絡戒嚴令”。
大國家黨國會委員的代表洪準杓強調:“借助匿名性的網絡暴力與惡意留言是令人發指的卑鄙行為,網絡空間不該淪落為丑惡而骯臟的空間。”
相比之下,國會文化體育觀光廣播通信委員會民主黨的8名議員發表了聯合聲明,聲討“政府與執政黨(大國家黨)推進出臺網絡侮辱罪及網絡實名制度是監視和控制網絡空間的企圖”。他們表示:“盡管存在關于惡意留言的現行法律處罰條例,政府還執意頒布網絡侮辱罪,這無異于向廣大網民宣稱,禁止參與批評政府的輿論,是一種威脅性處罰規定。”
期待網絡自凈運動
10月7日,MBC電視臺前社長、民主黨崔文洵議員指出:“一般情況下,留言無法辨認出生產者與消費者,這也是刑法中的侮辱罪的處罰能力受限的主要原因”。他強調教育的重要性,主張“應從小加強媒體教育,研究將媒體教育納入義務課程的方案”。崔議員表示:解決惡意留言問題,側重點應在網絡自我凈化運動上,而非法律處罰,“積極促進網絡自我凈化運動,是當今的重中之重”。
專家們強調,即使沒有“網絡侮辱罪”,現行法律也可處罰惡意跟帖。只要擴大刑法中關于侮辱罪的適用范圍,并嚴格遵循法律制度,就能解決。
光云大學文祥賢教授在討論中強調:“由于互聯網具有以網民為導向的媒體特點,因此,從全球趨勢看,法律管制并不是網絡的發展方向。”
中央大學姜真淑教授提出長久方案:“將媒體教育納入正規的義務教育課程,培養公民的正確溝通方法與數字化意識”。
慶熙大學網絡學院NGO系閔慶培教授說:“當然,惡意跟帖等歪曲的網絡文化應該成為深刻反省的對象。我們有必要探索及改善現有網絡文化的對策方案。但是,其根本性的解決方案,應由網民自己尋找,盡量避免政府權力等介入。政府權力不該把少數現象即“惡意留言者”問題渲染為整個互聯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,從而破壞網絡空間的本質即開放性、自律性及自由溝通。”